您的位置 首页 一带一路

麦盖提启建全球最大风光氢氨醇储基地,十方联合体领航沙漠治理中国方案赋能“一带一路”

  (喀什电)在金色胡杨环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一场融合全球新能源革命、生态治理与共同富裕的实践正于麦盖提县澎湃展开。8月16日,由麦盖提县人民政府、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简称“中海协”)、中国能源研究会联合主办,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双碳产业专业委员会等单位承办,广东、深圳等四地援疆指挥部支持的“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建设暨麦盖提绿色发展试点项目专题会”,在喀什宾馆第七会议室隆重举行。

  总书记在国际场合及国内考察中多次强调,要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力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这一战略既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举措,也是向国际社会展示绿色发展决心的重大行动。此次麦盖提项目的启动,正是对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入践行,为喀什这片土地赋予了服务国家战略的深远意义。

麦盖提启建全球最大风光氢氨醇储基地,十方联合体领航沙漠治理中国方案赋能“一带一路”麦盖提启建全球最大风光氢氨醇储基地,十方联合体领航沙漠治理中国方案赋能“一带一路”

  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高级顾问、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原党组副书记毕亚雄主持会议,150余名政府代表、能源央企高管、科研专家及产业链龙头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启动全球规划规模最大的210GW风光氢氨醇储一体化基地建设,并见证“十方战略合作联合体”正式成立。这一以“生态、能源、经济、文化”四位一体为核心的标杆项目,标志着中国在沙漠治理与绿色能源领域迈出里程碑式步伐,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树立新范式。

  会议的核心成果,是凝聚全球顶尖资源的“十方战略合作联合体”诞生。该联合体以中海协、长联石油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南方电网为核心,联合6家新能源技术机构组建而成,整合了此前杭州“九方协议”与零碳产业园“13方协议”的技术精华,成为全球新能源技术的集成平台。其目标明确:以麦盖提为示范基点,推动“全球沙戈荒大基地建设”,打造“西部能源转型与共同富裕双示范工程”。

麦盖提启建全球最大风光氢氨醇储基地,十方联合体领航沙漠治理中国方案赋能“一带一路”麦盖提启建全球最大风光氢氨醇储基地,十方联合体领航沙漠治理中国方案赋能“一带一路”

  

  这一合作并非偶然。2024年8月26日中海协与麦盖提县签署战略协议后,短短一年间,联合体已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多城组织专题会议20余场,整合全国及至全世界先进新能源技术资源,且所有经费由中海协与长联石油自筹,未动用地方财政及援疆资金。高效推进下,喀什已跃升为全球新能源投资热点,氢氨醇一体化技术难题也成功攻克。

  与会嘉宾围绕项目定位、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展开深入探讨,为基地建设注入多元智慧:

  麦盖提县常务副县长刘远作为东道主代表,系统介绍了当地生态治理与新能源发展的双重成就。他指出,麦盖提县通过十余年奋斗,建成46万亩全球最大人工沙漠锁边林,年沙尘暴天数从150天锐减至不足50天,降水量翻倍至110毫米,干涸千年的沙漠腹地重现湖泊。依托年均2857.4小时的充沛日照,当地正以“光伏+治沙+产业”一体化工程推动转型,中长期将实现年发电量超1000亿千瓦时、治沙面积突破600万亩,通过“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模式提升单位土地效益5倍以上,创造数万个岗位,破解南疆劳动力结构性矛盾。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副秘书长张红回顾了协会在推动新能源发展和国际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张红副秘书长强调,协会将继续发挥平台作用,汇聚海内外精英,推动新能源领域的政策研究、国际合作和技术创新。她还提到,协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麦盖提县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助力麦盖提县实现绿色发展和经济转型。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原副司长史立山强调,“技术创新与市场落地是新能源发展的双引擎”。他指出,麦盖提项目需聚焦绿氢、绿氨等核心技术的产业化,例如中科院“液态阳光”技术可将氢气成本降低40%,佛山仙湖实验室的氢氨零碳燃烧技术已在陶瓷行业实现应用,这些突破将支撑绿氨替代化石燃料,助力国内产业应对国际碳关税挑战。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双碳专委会理事长、长联石油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龚家龙分享了光伏治沙与绿电转化的实践经验。他介绍,团队通过“光伏制氢-绿氨合成-产业消纳”全链条创新,实现光伏板与电解设备“板对板直连”、绿电零损耗制氢,并探索“光伏能源+绿色粮仓”双支柱体系,计划通过耐盐碱作物种植改良数百万亩沙漠为良田,助力南疆共同富裕。他表示,中海协将持续发挥全球绿色技术整合平台作用,通过“十方联合体”推动国际技术落地。目前,联合体已整合杭州“九方协议”与零碳产业园“十三方协议”的技术精华,未来将在麦盖提验证“光伏-治沙-产业-民生”模式,并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为全球沙漠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麦盖提启建全球最大风光氢氨醇储基地,十方联合体领航沙漠治理中国方案赋能“一带一路”麦盖提启建全球最大风光氢氨醇储基地,十方联合体领航沙漠治理中国方案赋能“一带一路”

  佛山仙湖实验室总经理龚聪文重点介绍了氢氨零碳燃烧技术的产业化进展。该技术已在佛山陶瓷企业落地,单条生产线年减碳量超万吨。他指出,仅广东省年绿氨需求就达1.88亿吨,全国市场潜力超30.3亿吨,麦盖提项目规模化投产后,年减碳量预计突破1.2亿吨,为高耗能产业绿色转型提供关键支撑。

  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主任姜海龙强调,储能技术是解决新能源间歇性、保障电网稳定的核心。他提到,创新中心已研发出大容量、高安全、长寿命的新型储能技术,通过“光伏-储能-制氢”动态耦合方案可将弃光率从15%降至5%以下,例如常州尚威在麦盖提建设的20万千瓦/80万千瓦时综合储能电站,将有效提升电网调峰能力。

  中广核新能源新疆公司副总经理付江分享了在疆新能源项目建设经验,同时指出电网连接与商业模式是当前挑战。他建议通过“风光储氢一体化”模式提升经济性,例如配套储能设施可保障项目稳定输出,为基地规模化开发提供实践参考。

  此外,上海中如智慧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正健、浙江和利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云龙、合肥氢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军、深圳稳石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曹炬博士、新疆电力设计院董事长高文龙、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陈凯、中国化学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心章、国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济师王勐、中国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主任陈炳玮等嘉宾,分别从智慧能源管理、氢能技术研发、氨能产业园规划、新型电解水制氢、光伏与生态治理结合、零碳园区设计、新能源与化工耦合、氢能产业布局、国际港口联动等角度建言献策,为项目落地提供了全方位技术与战略支撑。

  麦盖提县——这片全球唯一嵌入流动沙漠的绿洲,正经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生态跃迁、从光伏补充到主力能源的能源跃迁、从资源贫瘠到文明交融的价值跃迁。

  依托210GW级“光伏+治沙+产业”一体化工程,当地将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的立体模式:200万亩光伏矩阵年发电千亿千瓦时,板下耐盐碱油菜与牧草将铺就“世界最大沙漠油菜花海”,板间生态养殖兼顾固沙与经济收益。项目破解清洁能源“弃光弃电”困局的技术方案尤为亮眼:“板对板直连”技术实现光伏板与电解设备无缝衔接,绿电零损耗制氢;深圳稳石氢能的阴离子交换膜技术将制氢成本降至2.5元/立方米,较传统技术降低40%。

  作为核心引擎的“麦盖提零碳产业园”已进入实质推进阶段,首期将导入5.5GW电解水制氢、陶瓷玻璃烧制等项目,配套20个产业集群,构建从绿氨生产到特种金属加工的完整产业链。会议现场签署的《关于共同建设零碳产业园区的合作协议》等四项协议,为产业园落地筑牢根基。

  立足喀什“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区位优势,项目承载双重国家使命:通过“南疆-大湾区”特高压通道及绿氨管道,每年向东部沿海及欧洲输送500亿千瓦时清洁电力;依托氢氨醇产业链,崛起为国际绿氨定价中心。中国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陈炳玮提到,瓜达尔港将与规划中的中巴特高压专线联动,打通直达印度洋的清洁能源动脉;2027年中吉乌铁路贯通后,麦盖提更将升级为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绿色能源枢纽。

  项目更将生态修复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46万亩胡杨林与百万亩油菜花海交织,串联起“世界最大沙漠农业景观带”;以联合国认证的世界非遗“刀郎文化”为内核,规划建设“胡杨小镇”“世界和平塔”及“世界和平论坛永久会址”,让沙漠不仅成为能源基地,更成为文明交流的舞台。

  正如中海协所践行的使命——作为全球绿色技术整合平台,引进先进光热发电、生态治理等技术,在麦盖提验证“光伏-治沙-产业-民生”模式后,向“一带一路”推广,为地球降温贡献中国方案,以绿色能源推动共同富裕。

  当塔克拉玛干的阳光转化为点亮亚欧大陆的绿色电流,麦盖提正以三重跃迁证明:最贫瘠的沙戈荒,能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绽放出最璀璨的文明之光与繁荣希望。

麦盖提启建全球最大风光氢氨醇储基地,十方联合体领航沙漠治理中国方案赋能“一带一路”麦盖提启建全球最大风光氢氨醇储基地,十方联合体领航沙漠治理中国方案赋能“一带一路”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国际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