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张洁副社长推荐)在数字经济时代,文旅行业面临经济学效能与美学体验失衡的困境,“小而美”场景成为破解困局的关键路径。本文基于东方生活美学的“天人合一”“道器合一”核心理念,结合成都实践案例,提炼出语境化、连接性、累积性、协作性、循环性的5C原则,构建“诊断-焕新-共赢”三阶实践框架。通过将抽象文化理念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共鸣的现实场景,推动旅游从“看景”向“体验生活”转型。成都宽窄巷子茶百道旗舰店的案例验证了该体系的有效性,为文旅行业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最终实现文化、经济与生态价值的协同共生。
成都市茶百道宽窄巷子旗舰店(图源:宽窄巷子最成都)
一、引言
在数字经济时代,传统大规模生产模式面临存量资源低效与需求碎片化的双重挑战。场景创新通过构建“小微供给网络”与“碎片化需求”的匹配机制,重塑“规模至上”逻辑,使“小而美”主体凭借精准供给能力成为满足瞬时需求的最优解,这既是效率革命,更是商业范式的深层变革。
当前文旅行业的核心矛盾是经济学效能与美学体验的结构性失衡。“小而美”文旅场景作为二者的共生体,需以场景创新经济学解决“资源高效配置”问题,以东方生活美学回答“体验打动人心”命题,通过文化价值、商业效能、社交体验的三维协同,破解“同质化、低粘性、弱传播”困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底层逻辑。
东方生活美学以“天人合一”“道器合一”为核心理念,是追求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融合,注重平衡和谐、含蓄典雅与身心修养的生活方式及审美观。本文基于成都“小而美”场景调研,总结提炼出语境化(Contextual)、连接性(Connected)、累积性(Cumulative)、协作性(Collaborative)、循环性(Circular)的5C原则,通过空间重构、文化转译、技术赋能,将抽象人文价值转化为可感知体验,推动游客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创造”,实现经济效能与美学价值的共生平衡。
陈锦茶铺(图源:文旅成都 陶轲 摄)
二、东方生活美学5C原则的核心内涵与理论渊源
(一)东方生活美学的核心要义
东方生活美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相融合的生活方式。其核心是“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与环境和谐共处)与“道器合一”(通过器物、环境、行为传递审美意境与生命感悟),不仅关注外在形式美,更强调内在从容与修养,体现出含蓄典雅、亲近自然、注重细节、追求身心平衡的特质。与文旅产业结合的底层逻辑是将抽象文化理念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共鸣的现实场景,推动旅游从“看景”转向“体验生活”,具体通过三机制实现:一是美学场景构建,融合自然景观、建筑布局、日常器物营造东方意境场域(如成都杜甫草堂以诗意园林构建沉浸环境);二是体验内容设计,围绕手工制作、节气餐饮等东方生活方式设计活动(如成都蜀江锦院的蜀锦织造体验),引导游客从被动参观转为主动参与;三是文化价值延伸,开发文创、特色住宿等产品(如成都宽窄巷子的非遗主题文创),使游客带走生活方式与记忆,实现文化价值向消费行为的自然转化。
成都市杜甫草堂博物馆(图源:文旅成都)
(二)5C原则的核心内涵
5C原则构成协同闭环体系,既独立解决特定问题,又共同支撑场景的文化深度与商业可持续性。
语境化原则。语境化原则强调文旅场景在特定时空背景下自然呈现文化,避免符号堆砌,呼应“道器合一”中“器物与环境传递审美”的核心。其具体实践包括:基于文献考据复现具象元素(如成都武侯祠严格按史料还原三国建筑风貌与陈设);以“闲庭-市井-江湖”构建递进式空间(如成都锦里从市井热闹到庭院幽静,分层呈现传统文化);将传统情感转化为现代体验(如成都远洋太古里将“闲适”转化为都市减压禅修项目);采用本土建材与工艺(如成都平乐古镇川西民居改造使用本地竹木与榫卯工艺)。
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图源:文旅成都)
2. 连接性原则。连接性原则通过多维网络打破时空壁垒,提升传播效率,是“从被动参观到主动参与”的关键路径。其具体实践包括:融合多载体满足认知习惯(如成都杜甫草堂用VR重现杜甫生活场景,配合图文解读诗歌背景);并置古今元素体现文化延续性(如成都太古里将现代建筑与川西传统街巷、古老院落共生);组合视觉、声景、气味构建记忆点(如成都文殊院茶馆以古建、川剧声、茶香强化体验);开发AR功能形成传播链(如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AR导览促使用户分享并引发二次消费)。
3. 累积性原则。累积性原则通过动态更新构建文化生态,丰富内容以提升粘性,为“文化价值延伸”提供支撑。其具体实践包括:以核心符号衍生关联元素(如成都盖碗茶主题街区从茶叶延伸至茶具、茶艺、茶礼体系);引导用户从“认知”到“共鸣”再到“认同”(如成都蜀江锦院先讲解蜀锦历史,再让游客参与织造体验);结合节气调整主题(如成都洛带古镇春季办客家赏花会、秋季办丰收节);系统收录非遗元素(如成都“非遗数字库”收录蜀绣、竹编等素材,支撑持续创新)。
成都市人民公园茶社(图源:文旅成都)
4. 协作性原则。协作性原则通过多元主体共创平衡文化真实性与资源效率,是“协同构建美学场景”的保障。其具体实践包括:推动非遗与现代设计跨界(如成都蜀绣厂与服装品牌“荷木HEMU”合作推出时尚蜀绣服饰);联合专业力量提升品质(如成都崇州道明竹里由建筑师、文化学者、营销专家共同规划);邀请在地居民担任讲解员(如成都安仁古镇请老茶客讲述码头茶文化故事);保障社区权益(如成都蒲江明月村将陶艺工坊10%收益分给村民,优先提供就业岗位)。
5. 循环性原则。循环性原则践行生态智慧构建可持续闭环,是“天人合一”中“顺应自然”的具体体现。其具体实践包括:依节气调整体验(如成都新津梨花溪春分办赏花会、秋分办农耕体验);将古籍智慧转化为现代方案(如成都青城山道医馆依据《黄帝内经》推出四季养生套餐);采用模块化建材(如成都梵木创意区用旧厂房构件改造景观装置);推广低碳能源(如成都西岭雪山景区使用太阳能路灯与风力发电设备)。
梵木创艺区(图源:梵木创艺区)
(三)5C原则的理论渊源
5C原则的建构有坚实学理根基,理论基础源自三方面:以“天人合一”为本体论支撑,语境化强调审美嵌入特定场景,连接性体现人与自然、社群的有机联结,循环性根植“生生不息”宇宙观;以“道器合一”为实践论核心,累积性通过“器物-技艺-精神”的层级延伸实现物质与精神贯通,协作性通过多元主体对“道”的共同诠释让抽象理念依托具体场景落地;与美学原理系统呼应,语境化与连接性实现“统一”,循环性达成“调和”,协作性兼顾“对比”与“统一”,既承接传统核心要素,又契合生活美学双重属性,验证学术严谨性与理论准确性。
三、“小而美”场景“诊断-焕新-共赢”实践框架
以5C原则为核心构建三阶路径,贯穿“抽象理念转可感知体验”逻辑,确保场景焕新的系统性与可操作性。
(一)诊断层以语境化原则锚定根基
诊断层通过语境化原则夯实场景基础,具体包括:挖掘独特元素明确定位(如成都宽窄巷子以川西民居、市井文化为核心,区别于其他历史街区);优化商业与文化空间占比(如宽窄巷子将30%面积设为文化展示区,70%为商业体验区);通过调研识别“文化符号碎片化”“互动性不足”等痛点(如宽窄巷子初期游客反馈对川西民俗理解不连贯)。
(二)焕新层以连接性原则激活体验
焕新层依托连接性原则提升场景活力,具体包括:用AR/VR增强趣味性(如宽窄巷子“AR穿越”功能,扫描墙砖可看清代生活场景);设计可分享记忆点(如设置“老成都生活”主题打卡墙,推出定制化文创冰箱贴);配置专属香氛与声景(如宽窄巷子茶馆用“盖碗茶香氛”与川剧唱段强化沉浸感)。
成都市东郊记忆巨幅“成都”打卡墙(图源:成都发布)
(三)共赢层以累积性、协作性、循环性保障可持续
共赢层通过多原则协同实现长效发展,具体包括:组建“政府-企业-社区”联盟(如宽窄巷子由青羊区政府规划、文旅集团运营、居民参与服务);按季度更新非遗活动(如每季度邀请蜀绣、竹编传承人驻场教学);用废弃材料造景观(如将宽窄巷子改造时的旧青瓦砌成“记忆墙”,传递生态理念)。
四、成都宽窄巷子茶百道旗舰店实践案例
2025年5月开业的茶百道宽窄巷子旗舰店“茶百道·探川觅饮”(460平方米),通过5C原则应用实现场景焕新,成为“非遗+茶饮”打卡地标。
(一)语境化落地(践行“道器合一”)
语境化落地体现为:植入木刻、蜀章,展示道明竹编、蜀绣非遗展品,本地消费者认同率82%;设计“庭院-室内-屋顶”三级空间,屋顶“上房揭瓦”体验使用率70%;将川茶本味开发为“飘雪”“墨染清风”等饮品,传递川茶魅力。
成都市茶百道宽窄巷子旗舰店屋顶“上房揭瓦”体验(图源:中国饮品快报)
(二)连接性创新(推动“主动参与”)
连接性创新体现为:线上曝光量500万次,30%外地游客因社交内容到访;“日茶夜酒”模式使夜间营收占比35%;消费者平均停留70分钟(超行业均值40%),文创销售额50万元,形成传播裂变。
(三)累积性运营(延伸文化价值)
累积性运营体现为:手作产品复购率30%,会员消费频次同比增长25%;依托宽窄巷子2000万年度流量,实现“品牌-地标”价值叠加。
成都市茶百道宽窄巷子旗舰店(图源:宽窄巷子最成都)
(四)协作性机制(多元主体共创)
协作性机制体现为:与成都文旅集团联合开发联名产品,占文创营收40%;邀请蜀绣传承人驻场,相关技艺搜索量增长30%;带动周边商铺销售额增长12%。
(五)循环性设计(践行“天人合一”)
循环性设计体现为:空间使用率85%(较同类店铺高15%);形成“川茶文化-产品-体验-传播”闭环,覆盖人群超1000万。
五、结论
东方生活美学5C原则以“天人合一”“道器合一”为核心,通过语境化扎根文化、连接性激活体验、累积性强化粘性、协作性构建生态、循环性保障可持续,形成“小而美”场景焕新的完整方法论。其核心价值是将抽象美学理念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共鸣的场景,推动旅游从“看景”向“体验生活”转型。
成都宽窄巷子茶百道旗舰店案例证明,该体系能平衡文化原真性与商业创新性,印证“场景即生产力”与“体验即生命力”的协同价值,为文旅行业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型提供可复制范式,最终实现文化、经济与生态价值的协同共生,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满足美好生活需求。